丹青乐章谱就的古韵幽思
——杨燕来作品赏析
●李人毅
在春节过后的北京工作室里那与水仙花幽香相伴的案头上,置放着的是杨燕来十幅作品的影印件,细细品来,为兔年新春增添了古韵幽思。画面上是高度概括线条画的古代楼台阁宇的建筑,这种建筑符号支撑着整个画面,连接天水和人物,形成了作者抽象叙事的语言结构。
抽象国画作品,是丹青世界里的文言文;抽象思维引领的艺术追求,使哲学思想走进美术领域进行意向表达呈现出新的成果。女画家杨燕来的这批作品就是意向性的丹青佳构,是诗性化了的国画逸品,更是抽象王国的一批堪称新锐的力作。
在美术创作中,抽象表现手法是一种常用的形式,往往出现在写实方法表现主题的运用已经无法承载画家的思辩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之时。把繁杂的物象归纳、梳理后,以承载作者心象的符号形式凸现出来,是作品意蕴的哲学诉求,是创作者以主观的图示把主题思想上升为条理化的表达。为此,抽象作品比具象更为简约概括和隐喻,其作品在欣赏者看来,往往是深奥的不再是一目了然的神秘空间。当作者在深化主题思想的同时,也给品画的受众提出了一道如何读懂抽象作品的课题。
画家杨燕来与众不同,她从不故作高深地善于与读者沟通,在深化主题的同时,向受众交出了解读作品的钥匙——这就是她的画作的题目。
杨燕来的画不管多么简约和深奥,都用作品的题目向读者交待出艺术创作者起码的主观意图。每画一个主题的方式,大大拉近了画家与受众交流的距离,这比那些作品只标1号、2号的作者们更有一种负责任的亲和态度,我就是沿着画家给予的主题走进画作品之中析赏的。同时,我的画室中这《高山流水》古曲的播放,更使画作古意盎然,加深了对作品思想内涵的领悟;于是,一曲曲由笔墨谱写的丹青乐曲,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感情世界。
把杨燕来的作品作为一首首古诗文来读和一曲曲古乐来赏析,是我们开启这抽象艺术王国的又一把钥匙。
杨燕来的丹青乐章,是用来传达作者的审美取向和精神品格的载体,延续着古文化绵长旨归和传统文明当代关照,伴随着画家的笔墨展现娓娓道来。这《昨夜东风》中的楼宇,镌刻着历史兴衰中悠长的感伤;那一曲《弦外》不散的清音,使岁月那绵远的叹息莹绕在古亭梁栋内外;而那《月照满山》时的长亭一别,让柳叶飘撒着不变的离愁。
当然,把画家的作品当做散文佳构来品读,就更有意蕴了。
杨燕来作品具有文学的叙事性,散文般的抒情性。在这批作品中,我更喜欢这幅《春秋》,在肃杀的风中一位智者在长揖道别,那夸张的垂柳夹杂着枯叶纷落场景,给人以苍桑和惆怅于不返的流年里,那礼仪之邦的文化依然薪火相传的永恒。这《洞庭》一画中远山衬出的水榭亭台上两个人相对而坐,演绎着是那知音相逢的古老传说。
赋予线条以如泣如诉那离愁别绪的情感,让符号演化为鲜活的灵魂带着加深意境的使命游弋着,这使画家燕来成为善于用画笔讲故事的艺术家。
这一首又一首从另一时空传来的心音,是由当代画家的一个个生动的笔墨符号来表述的,是画家用简约而生动的笔墨,把具像的物体以抽象的笔触来呈现的,进而艺术地刷新了古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的新天地。同时,画家的丹青符号颇具书写性,其中作品《心河》、《江水长》颇似书丹狂草,形象化地记录着渔人博击风浪的历史瞬间。
画家又是一位以笔墨传情的高手,高就高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丹青符号。他作品有一种规律性的内部结构,画面上的墨色大都分三个层次:大面积的淡墨是环境,以亭台建筑为灰调子是主体结构,往往人物或重要景物为重色。这些符号都是中锋入笔写出来的,灵动不失沉稳,凝重中富有变化,笔粗旷中见浓淡,书写中强调节律,尽现传统中国笔墨的精神。这种符号让我们联想到原始人的摩崖岩画和铜鼎上的图案,砖刻的雕像及瓷器中抽象纹饰,厚重了艺术作品的文化底蕴,凸显出画家传承华夏文明的使命感。
笔墨的雄强和婉约,符号的精准与概括;内涵的深邃和广度,韵味的恬足而绵长;这四要素,构成了画家作品的文化内质,更使这无形情感的抽象表达走向了逻辑思辨下的艺术的永恒。
是的,一幅有质量的抽象作品,要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能给人的联想的空间越大,逻辑思维越有深度,思想性的担承就越大,那么,作品的意境就会深远。应该祝贺杨燕来,为我们呈现另一番丹青世界,让画坛多样性不再是一种呼唤。更让人称道的是,这些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来自两代人的艺术承传的文化结晶。比起老一代的作品来,杨燕来的画更具传统和时尚相结合的学术品位,予示着这一新的艺术探索的美好发展前景。
我案头的水仙花幽香依旧,而杨燕来作品带来的悠思,承载着古韵奏出了丹青交响,却为我们诠释着盛世文化如此璀璨的历史渊源。
辛卯正月十三於北京
(李人毅:人民美术网总编辑。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美术》杂志执行编委)
中国书画艺术报 总第165期 2011年2月22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