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王羲之复活看书法国展

已有 664 次阅读  2013-11-10 10:01   标签王羲之  法国 

 王羲之复活看书法国展

    搜集整理:笔耕斋主

         

    王羲之(303361321-379)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早期师从卫夫人,后博览名家法书,博采众长,精研体势。草书多取法张芝,楷书师法钟繇,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立了妍美流便的王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楷、行、草无所不能,所书《兰亭序》尤为脍灸人口,被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等书法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传世唐代摹本有各家所临的《兰亭序》、《十七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初月帖》等。

    话说“书圣”王羲之在九泉之下,并未放下手中之笔,每天笔耕不辍,他一生所钟爱也最擅长的的真、草、行书,又经过1600多年的千锤百炼,自然更加精美绝伦。只是阴阳两隔,我们无法领略其风采罢了。

    转眼到了公元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远非王羲之所在的东晋时代可比。

    这天清晨,在浙江嵊州市城东20多公里的金庭镇瀑布山下一处古雅幽静的居所,王羲之书法早课刚刚搁笔,就听到外面鞭炮齐鸣,锣鼓声喧,好不热闹。他掐指一算,“啊,啊,今天乃老夫忌日,莫不是人间又来祭奠?”自他入土之始,历朝历代都被尊为“书圣”,每逢诞辰、忌日,都有人前来祭奠,歆享着无尽的人间烟火,转眼已1600年有余。

    他寂寞日久,就想出门看个端详。未及早膳,就化作一缕青烟,从地宫飞出,直上云端。按下云头定睛一看,隐约看到墓前广场之上人山人海,旌旗招展,好不气派!“想不到老夫入土千年有余,人间还如此敬重于我!”不由心中暗自欢喜。少顷祭奠仪式开始,但羲之已是两眼昏花、双耳不聪,他也无心看热闹,只是从喇叭声中断断续续听到:如今国内已有书法家数以百万计······要继承“二王”遗志·····要搞什么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云云。他暗暗思忖:“如今全国有如此之众的书法家追随老夫,可谓盛况空前;祭奠老夫尚且如此隆重,若举国搞书法展览,将是何等气派?不知要耗费多少银两?哎,咱是皇帝不管娘娘的事,管他呢!展就展吧,又不让老夫出银两!老夫还真想看看,几十代人写了千年有余,现在的字写成何等模样,应远远高出老夫啦,该不会让老夫汗颜吧!?到时老夫还要领教领教呢!”

    说也奇怪,几个月之后的一天夜里,王羲之朦胧之中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呼唤他的名字。侧耳细听,哎,原来是几位书协主席正在说悄悄话,只听得有人说:“这次展览,若是王羲之老先生能来参观该有多好?”“哈哈!说不定他老人家真能来呢!”“干脆我写一张邀请函,正式邀请他出席吧!”说罢,顺手抄起毛笔,在一张印刷精美的邀请函上,歪歪扭扭地填上了“王羲之”三个字。未等墨迹干透,便打开自来火随手烧掉了。随后便是众人一阵哈哈大笑声。

    这本是几句戏言、一场游戏,但在信息社会信息传得就是快,九泉之下的王羲之竟收到了这来自天朝的邀请。“此乃朝廷大员的正式官方文书,切不可等闲视之!”他跃跃欲试了。

    转眼展览时间已到。广州展会现场门前气氛热烈,盛况空前,不再赘述。大约九时两刻之时,眼看展览开幕式就要进行,所有应到政府官员、文联书协领导、贵宾悉数到场。只见一片祥云远远飘来,转眼落下一鹤发童颜老者。只见他须发皆白,长髯齐腰,眉可盈尺,身穿长袍,足蹬云靴,手执龙头拐杖,颤颤巍巍地向主席台走来。众人还以为此人是哪位演员故弄噱头化妆观展的。没想到老者上前打躬施礼罢,从怀中掏出一张请柬,口称:“吾乃东晋逸少,人称王右军羲之是也,特来应邀观展!”众人闻听大笑,“开什么国际玩笑!”幸好王羲之耳背,且他也不知“国际”为何物,并未显出不悦的神色。此时主席台上下来一副主席,手接请柬,定睛一看,正是自己亲笔手书,不禁大吃一惊,连忙俯伏在地:“晚生有眼无珠,不知书圣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急忙回头招呼众位主席顶礼膜拜,下台迎接。

    主席台上众位嘉宾见果真是书圣光临,就像唐僧师徒见到如来佛祖,也顾不得礼节是否得体,也忘了自己的身份,只知叽里咕噜地相跟着跪地磕头。倒是侍立一旁等待剪彩的几位礼仪小姐看着这场面像演戏一般,觉得很好玩儿,其实她们根本不知王羲之何许人也,此时她们似乎比主席台上那些人显得老练得多,纷纷从容上前搀扶、簇拥着这个“超级老头儿”向展厅走去。

    王羲之一心只想先睹为快,看看这些“孝子贤孙”们的字写得啥模样,就谢绝了先到贵宾室稍息的邀请,直接进了展厅。

    只见展厅里挂着琳琅满目的书法作品,有榜书,有小楷,真、草、隶、篆、行,应有尽有,花里胡哨的,如此多的书法作品汇聚一堂,王羲之从来未曾见过,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花花眼了!

他被众人簇拥着向打头的几幅作品走去。此时一位随行上前说了一声:“前面这几幅都是主席们的贺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似隶非隶的作品,心中有些不悦,“这是什么字体,怎么这样不伦不类呀!?”他想看看是哪位的大作,但两个字的署名怎么也看不懂写的是什么,端详了好长时间也不知写了个啥。 “啊,啊啊,怎么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清?老朽看不懂啊!”只见身边有人的脸色一红一白的变幻着,王羲之有些后悔失言了,连忙说道:“是老朽两眼昏花,视物不清啦!”

    再往下看,他不再说话了,因为越看越觉得不是滋味,他希望出现的正规书法并不多见,却有不少似楷非楷、似草非草、似隶非隶、似篆非篆、似行非行的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伸胳膊撂腿的,没有一点规矩,纯属信手涂鸦!有些写的像天书,根本看不懂;有的不知是哪国字,该是臣服中国不时向中国进贡的周边小国的人所写吧······还不时有人给做着解说,这个是“现代书法”,这个有“自己的风格”,这个有“创新”,这个是“今楷”······王羲之走着看着,觉得不是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就像用膳时吃出一只苍蝇,所以对众人的提示和解说一点也没听进去。

    他走到一幅不知是何体的书法前,看着歪歪扭扭的字,一笔一划没个正形,东摇西摆,像柳枝摇曳,忍不住低声自言自语道:“这幅像大风刮!”

    他走到一幅对联处,看了半天也看不懂是何意,有的字多一笔少一划还可理解,但怎么也不想是用毛笔写出来的,口中呐呐道:“这幅像刷子刷!”

    当王羲之走到一幅说不清是什么“书”跟前,看着那些面条般柔软、绒线般婉转的笔画,不由想起一次自己的砚台里进了一只甲虫的事,这个小东西出来之后竟然跑到铺好的纸上爬来爬去,因为无人打扰,足下的墨迹竟也成行成列。这幅字多像虫子爬啊!但他未说出口。

    再往后一幅,王羲之端详半刻,心中暗想,字写得虽有一定力度,但缺乏笔锋的使转变化,像楔子划一样,不由心中叹道:“此人可能是穷困潦倒,买不起毛笔,竟用木楔子作笔,精神可嘉呀!”

    再往后,王羲之看到一幅更另类的字,笔画油滑不说,那些粗粗的墨块不知如何写出的,丝毫不讲章法,随意涂抹,也认不出写的是啥。他愤怒了,脱口而出:“乱涂鸦啊!”

    王羲之不想再看了。因为他认为那些不伦不类的歪扭丑字,众人都齐声说好,还都说得“头头是道”!再往下看都大同小异,自己已经与当今书法格格不入了!便深有感触神情黯然地说:“老夫已落伍,自叹弗如啊!”

    然而,他既然应邀而来,总不能未等开幕就退场吧!他定了定神,慢慢地从怀中取出一卷东西,慢慢展开,不无揶揄地对众人说:“老朽不才,请诸君看拙作能否参展?”随着书法展开,整个展厅顿时一道虹光出现,映红了整个展厅。“《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众人齐声脱口而出。只听得“咔咔”连声,是诸位记者及随行人员打开相机在抢镜头。此时有人问道:“历史记载,您老的《兰亭序》已被唐太宗李世民作为随葬品装入棺椁,传世的都是唐人仿本,怎么还在您老手中啊?”王羲之答道:“诸位有所不知,诸位所见,实乃老朽在会稽兰亭即兴所书之草稿的后人临本,其中尚有老朽涂抹更改多处。余回至寒舍,深感不妥,遂于当夜人静之时,净手焚香,重新书写一遍。待翌日来人取时,未问其详,即匆匆随手将原稿取走。待余觉察,人已远去。所以正品至今仍在老夫之手,今日所示,乃老夫秘藏之正品真迹也!”

    众位主席见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出现,此乃震惊世界之爆炸性新闻,急忙上前吩咐,重新布置展厅,把《兰亭序》单独陈放一室,按特级国宝陈列;通知相关新闻单位要立即向全世界发布消息,请崇尚中国书法的国际知名人士前来瞻仰;马上安排召开国际研讨会!

    王羲之听着诸位主席的安排,并未为之动容,反而现出不屑的神色,对众位说道:“依老朽之见,大可不必兴师动众。尔等口口声声喊学‘二王’,依吾所见展出书作绝少似‘二王’者!在尔等心中,吾之书已然过时,即使展出亦无意义,不过借老夫之名沽名钓誉而已,徒劳无益,何必故作姿态,劳民伤财!?今后尔等也不必再打老夫这张牌,在老夫看来,书圣桂冠,不过徒有虚名而已!”说吧,竟伸手把《兰亭序》一撕两半。众人见状大惊,呆若木鸡,竟无人上前阻拦,眼睁睁看着王羲之把这件超级国宝一条条撕得粉碎,化为齑粉。

    撕完后,王羲之意犹未尽,接着说:“老朽听说尔等想挖掘太宗墓,以一睹《兰亭序》真容,若果真如愿以偿,此书将毁在尔等手里,尔等将成——千古——罪人!还是——留给——后人吧,说不定——还会——有人——欣赏它!”

    王羲之说着说着,竟然二目圆睁,大声喘着粗气,剧烈咳嗽起来。此时有人拨打了120!眼见王羲之气息越来越弱,竟上气不接下气,宛若游丝,众人束手无策。突然,只见他仰天长叹一声,口吐鲜血,颓然后仰倒地,气绝身亡······少顷,其尸体竟不知去向了,就连地上《兰亭序》碎纸屑也荡然无存。刚才还熙熙攘攘的大厅顿时静得像午夜的坟墓一般!

    大约过了数分钟,瘆人的急救车“呜呜······”声传来,众人才醒过神来,但眼前全然不见刚才的场景,一切恢复如前。大家都集体失忆,谁也记不得刚才发生了什么,也不知急救车为何来这里添堵!而焦急等在广场上的观众根本不知厅内发生了什么事!开幕式在推迟了几分钟后终于开场了。

    开幕式之后,有人打开数码相机,想仔细看看王羲之的遗像和《兰亭序》真迹,但发现所有拍摄有关王羲之的镜头都出现黑屏,没有留下一张影像! 

 作者赘述:文中涉及对某作品的评论,原属一家之言,最早见之于“天涯社区网”。此观点既出,招来议论不断,持续发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网友指出,某作品似有来历,如来自金农、傅山、徐渭等人云云。笔者认为,纵然有些字有来历,就是好的吗?某古人的字因人出了名字也就出了名,但字不一定就是好字,在我看来,有些字即使把古人原作复制到现在(集字),也不一定算好字!不要说古人的字就都是好字,照样有垃圾。就像我们现在的字一样,所谓“现代书法”,不讲传承,只论独特风格,有些以丑为美,五花八门,都能得奖、参展,可能在百年、几百年之后,在后人眼里照样会被看做垃圾!那时,我们已经作古,后人会不加评判不加选择地认为古人的就一定都好吗?恐怕有些字照样会成为垃圾!所以说,评价字的好坏,客观标准就是绝大多数人认为它是美的,能给人带来愉悦,带来美的享受,它就应该是好字,书法毕竟是为大众服务的,离开了人民大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并不因他是临某古人的就是好字,可能临得再像,就越难看,越不算好字!这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请方家赐教!

 

                

 

               网友赠诗

            柳明

右军复活看国展,在列书法已成山。
风摇柳枝笔歪斜,刷成异体众口喧。
展卷几近甲虫爬,开张仿佛楔子笺。
摇头怒斥乱涂鸦,撕碎新书奈何天。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