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认为每个人的艺术就是他/她本人的文化知识、文化内涵的体现。每个人都是站在他/她的文化背景上说话。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阅历可以导致不同的思想观念,从而也就创造了不同的艺术。每个人都尽量的发挥他/她的知识和智慧就行了。
我想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哲学探讨来了解更加深层次的东西,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来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发展与未来。以极其宽广的胸怀、无穷无尽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对于艺术也如此。用一种大气魄、大气势来描绘这个宇宙--时空的总和。把知识、智慧和情感融入到画。
一切知识(包括艺术)领域的及至最终到达哲学的层面。通过对时空观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的哲学观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哲学观念的形成。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不同时期的观念的综和。
当艺术和科学性结合,使艺术具有科学性;当艺术和哲学结合,使艺术具有哲学性(深度性);当科学和哲学结合,使科学有了哲理性。
艺术、哲学与科学融于一体,它就超越了一般的科学、哲学和艺术的单个体。它使艺术有了科学性和深刻性(哲学性),层次性和深度性, 不再只是探讨事物的表面现象。所以必须有一定的哲学知识、一定艺术底蕴、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深深的领会艺术、哲学与科学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在探讨和追求的。希望我的艺术将有深度性和深刻性,而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
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哲学境界。哲学就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最高境界。不管是什么知识领域,当他/她达到了最高境界也就成了哲学家。但是哲学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一部哲学史,也就是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观念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发达,促进了哲学观念的形成、、、
当然,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达到哲学的层面,不仅要有知识和智慧,而且要有超脱的心境,超俗的情怀,无边无际的视野,广阔的胸怀。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不是一朝一日能达到的,她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她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必须用心来领悟的、、、
有人问我:“是不是已经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数学演绎超越或代替了物理探索,并信以为真。” 是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这样的。很多物理实验无法在实验中得到证实。这也是为什么霍金这个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因为他的理论无法被证明与证伪! 所以,有人说:物理学已经走到了死胡洞了。所以很多物理学家改行了。
哲学也如此。从古希腊哲学到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维根思坦、萨特、德里达等等。2007年,我曾经问一个教授(剑桥大学教授),哲学是否走到死胡洞,她回答:“走下去,路就在那里!”
艺术也如此。 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古典主义、洛可可艺术、新古典主义、浪漫派、到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等等。 所以有人说艺术也走到了死胡洞。现在的人们只是在重复以前的艺术,没有创新!
所有的理论都是在一个界定的范围内有效的。超过了这个界定,就不好说了!因为人的知识、人的理解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尤其对于科学理论来说。
艺术也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有艺术史!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及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艺术!
当然,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艺术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艺术是人类心里真实情感的反映。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唯美主义是审美的最完美发挥。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不仅有客观因素,而且有人的因素。先有自然界才有人,有了人才有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不管怎样是人造出来的。人的语言、人的思想方法、人做的实验,这里肯定有人约定的因素。科学中到底哪些是真理性的因素、哪些是人建构的因素,这也是现在的科学哲学里的一个难题。
艺术本身就是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不断地变化进展。艺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提升了人们的情趣,扩展了人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人们的思想和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与性情。艺术活动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全体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苏格拉底为什么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他说他是无知的。我们得看到自己的无知之处,才能有进步。只有进步了,才能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因为人不仅是理性的、情感的,还是有思想和智慧的。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您的“艺术观点”与拙创之“虚境美学(前学科)颇为契合。然而,或许您一时不容易“对焦”,赶明后日,我推出“心灵虚境之四维图景”,您当可明见万里焉……!
“每个人的艺术就是他/她本人的文化知识、文化内涵的体现。每个人都是站在他/她的文化背景上说话。”──相应于拙创之“人文识境”。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阅历可以导致不同的思想观念,从而也就创造了不同的艺术。”──相应于拙创之“主体心境”。
“通过对时空观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的哲学观点……”──契会于“人文识境”/“品传虚境”之“历史视域”。
“主观境界”如再参以“观照玄览”,较可避免与“客观世界”之疏离,而融入“客观世界”之美境。
因为“主观境界”发荣“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之情境,“观照玄览”滋长“实有形态的形而上学”之理境。
究其实,东方之“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与西方之“实有形态的形而上学”,乃各擅胜场,各显神通。
拙创“虚境美学”(前学科←2006年创构“学科概念”),在“人文识境”/
“思辨虚境”之“形上思辨”中,则“兼而美之” (《红楼梦》秦可卿字“兼美”,借喻之)。
幸垂教焉,谢谢!
“主观境界”如
昨夜拜读您的大作,才读几段,就有赶紧儿先“送上一束鲜花”的冲动!
只缘,我是用拙创“虚境美学”(前学科)的架构来品赏您的大作的,所以我很容易“对焦”、“共鸣”。──关于拙创“虚境美学”的内容,我正在循序报导,欢迎指教、提问、批判……共襄盛举!俾使理论臻于圆熟。
您这篇大作,因时间的关系,我只回应前面几段。赶明后日……得空儿,我再择要留言,我喜欢……。
“哲学与科学的有机结合”是为“科学哲学”。所谓“科学哲学”意指“科学”之“哲学”,“概括地说,是要由哲学层面讨论科学。”
拙创“虚境美学”(前学科)之“思辨虚境”统摄五个境层:1.理则思辨、2.认识思辨、3.伦理思辨、4.形上思辨、5.价值思辨。其中“认识思辨”即强调“科哲思维,体验真知”。依是,则“科哲思维”就成为“创美”与“审美”的“方法论”了。
拙创“虚境美学”(前学科)之“思辨虚境”统摄五个境层:1.理则思辨、2.认识思辨、3.伦理思辨、4.形上思辨、5.价值思辨。其中“价值思辨”即哲学的最高境界──“价值哲学”或“价值论”(暨“宗教哲学”、“美学”)是“人道境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