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对当下中国画的思考/邹耷

已有 2114 次阅读  2012-06-09 23:03   标签中国画 
对当下中国画的思考/邹耷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为满足主观物质与客观情感的需求。其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是一种浓缩化和夸张化的表现形式。而本质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且标新立异地思想和情感。艺术是浓缩了人的知性、感性、理性及思想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绘画乃是一种更敏锐、更精巧的特殊的艺术语言,是人类用情感和意象为特性,用画笔来把握和反映世界及自身的一种悟道的思想。通过对唯物的理性世界与唯心的感性世界审美,在想象中提炼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
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艺术非是全面真实地反映人类物质的理性和信仰的理性认识,更多的是人类心灵的真实与情感的写照。

且看南齐谢赫即有“创意”、“明意”之说。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言简意赅,寓有深意。所以,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是敏感的思维方式和意象的审美之功。
《叙画之源流》开篇写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显然张彦远对绘画的根本看法,是将绘画看成是能“成教化,助人伦”的大业,“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这对社会、政治、伦理、思想都会起到特别作用,亦是天地人合一之思想精髓。所以,只要人类存在,艺术永不泯灭。
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纲》中说:“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所主即是主题。所以,主题突出,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共性。
黄宾虹《论画书简》言:“气关笔力,韵关墨彩”。如急功近利,希荣慕势,不知笔墨道理,六法之妙,到头来天机泯灭,终无所得。欲悟艺术之道,汲取古今精髓。必读古人之思,开心灵之笔。所以,只有承前启后 ,艺术之树才能永青。

略例一二,不难看出中国画的本质了。立意在先,画中才能有奇思、有变态、有意象、有主题、有思想。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学画之人理应深悟。

但是,中国画在其创作中,只有好的题材、好的主题,只求物之生动刻划,或求画面之丰富变化,或者平铺直叙,均不能完美主题。只有人的知性、感性、理性及思想等贯穿如一,从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言简意赅,寓有深意。画以取得诗意为魂,取得诗境。可谓,无声的诗,有声的画。这样的画才能趋于完美。

然而,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之今己是"百花齐放",这本身是件好事。但纵观官办展事"猎奇、制作、古怪、荒诞"似乎已占中国绘画展的主流。在这尘嚣日上的当下画坛,已难觅到纯粹的中国画了。艺术创造新兴之美,且标新立异本是必然之道,然思考当下人们会发现,打大此旗的"大家、名家、后起之秀",确弃之中国画的精髓思想,魂骨与气韵的丰富内涵,水墨的精神也已渐趋消逝,而制作工艺日臻完美。吾乃愚者,杞人忧天。这种现状,实不知是喜是忧也。但吾知尚有好多有识之士,力倡国学,坚守着坚定的信念,以生命来谱写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曲。我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但绝不是墨守成规的复古者,而是不折不扣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的坚守者。任何新时代、新生命、新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不能坚守,只有崩溃。坚守是人的一种本质,没有了坚守也就无所谓创新。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