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心情愉悦的时候,往往易于接受那些形式简洁、色调明快轻松、浪漫气息浓厚的作品;然而,心情抑郁的时候,对那些伤感、悲壮的作品更容易接受。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许多行为,对艺术欣赏也同样不例外,这样的影响都是在不觉中发生的。
任何一种过激的情绪,都会影响一个人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因为他的思维几乎被情绪所控制。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艺术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因为主观情绪强烈的介入,艺术作品本来的面目很可能会被完全的歪曲。如果是处在极喜或者极悲的状态,那就根本谈不上去判断什么、去欣赏什么了,一个人处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几乎就失去了思想的能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要觉醒,就处于情绪状态,而且不论处于什么样的行为环境中,总是会有情绪反应相伴随。比如,平静、快乐、狂喜、生气、害怕、忧郁、惊讶、悲伤、厌恶、愤怒等等,这些情绪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我们。
同样,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情绪对他们的艺术创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艺术作品渗透进了艺术家们在创作时的各种情绪色彩。如果我们要求艺术品的欣赏者,去对应艺术家的情绪状态,来进行艺术欣赏的话,这显然是荒唐的。更何况艺术品本身所传递出的信息,会感染、左右人们的情绪——这是另外的话题,在这里就不去谈它了。
那么什么样的情绪最适宜我们进行艺术欣赏呢?宁静平和的情绪状态——只有这样的情绪状态,我们才能够最好地欣赏我们面前的艺术作品,去充分地领略艺术家带给我们的艺术大餐!
但是,拥有这样的情绪状态是困难的。
我说的困难是指当我们欣赏艺术品的时候,不可能不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即便情绪平和,在关照艺术品时,也会被过往的经验、思想、知识、修养左右我们的审美(我们的情绪,除了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外,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所以,宁静平和的情绪状态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但是无论如何,拥有这样的情绪状态,对我们的艺术审美是重要的。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够更好的激发我们的审美“注意”。什么是“注意”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普通心理学》上册第188页·曹日昌著)只有通过“注意”,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艺术审美的主体。
“注意”不只是单一的观照客体,同时也注意主体的内在本身,“注意”是一种综合的心理活动。当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在宁静平和的情绪状态下,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注意、观照我们面前的艺术品,通过注意,才能够更充分地调动我们的情感、思想、想象、经验,来接受艺术品传递给我们的艺术信息。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