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中的人,性情中的画
——观徐立峰油画
朱立国 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
自从油画传入中国,承继而无创新者有之,表现时事者有之,油加墨之改良者有之,体现出油画语言于中国生命力之强盛,本是好事。自市场经济后,国内油画市场之风兴盛,照相写实者有,抽象写意者亦有,将所谓后现代话语解释的丰富多彩。也许市场是导向,也许大师是目标……众多“也许”使得本来就偏好“国画”的我更加偏离油画,直到立峰的油画闯入我的视野!
认识立峰是在06年秋天在山师读研究生,第一次见到他就能感觉到纯粹山东人的豪放与大气,首次见他作画则是在见面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作为画者的他如此快的进入状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立峰上研之前是老师的缘故,他作画时的那种大局观让我很是吃惊,明与暗的处理,虚与实的协调,色与彩的搭配都如教科书般细致而明确。自此之后,《楼梯口》、《海之韵》系列都能“立象以尽意”的让我睹画而知人。观立峰的画,能看到其创作背后生命的跃动,是其性情的写真。立峰曾告诉我“对象之美的价值,并不只是作为感觉所与的对象,而是作为理想我的自己表现——其中所表现出的生命价值。艺术表现这生命,故握有其为美术的特权。”马采先生这句话是他最喜欢的,其实马采先生还就此事说过“美的态度便是体验这生命——在对象中发现生命的态度”,这让我想到立峰作画时放松而投入的个中缘由:性情中的人,性情中的画。
立峰是烟台龙口人,因此,大海成为他油画创作的主题,正如海洋文化一样,大海的深刻赋予他更多创作的热情和想象:山与海的掩映,人与海的交流,渔人工作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都活跃在他的笔下,用他特有的语言表达海的壮美与深沉。最难忘的是《海之韵》系列的创作,由《封海》始而到《开海》终,由景与景的融合到人与景的贯通,注重造型与体积的结合,光与质的显现,“随类附彩”的海景海事毫不保留的展示于当面。更有《海洋生物》穿越系列,鲜明生动的对比令人对其色彩的把握能力叹为观止。《六月鸥飞》中小孩子的天真一笑见出其构图之轻巧。众多生活气息浓厚的画作不胜枚举,都展示出他的大气与对海的痴迷。
立峰是勤奋的,每次见他都在画室笔耕不辍;立峰是低调的,催促参展不成彰显了我的功利。
我喜欢立峰的画。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