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喧嚣中的一抹静逸 ——画家葛闽丰的“禅”悟

已有 1299 次阅读  2018-06-02 21:21   标签国画  名家  收藏 

喧嚣中的一抹静逸    

                      ——画家葛闽丰的“禅”悟

                                                王洵艺

 

    人心境界远,菩提本悠然。佛台端坐立,低眉慈善观。禅意暖人间,吉福泰祥安。现如今,在信息化时代的迈进中,人们把眼光更多地抛向了工作,打拼,奔波中想求得片刻宁静,些许自由。孰不知,自由有其规则,规则存在于内心。

   当越来越多的文化人,生意者为“名利”掏钱买票,醉心于浮华曼妙时,有人却选择从艺术的大圈子中,辟一处小角,一案,一椅,一纸笔,记录着他的宁静。他就是画家葛闽丰。

 

     自幼绘画 初颖才名

    葛闽丰出身于一个普通基层干部家庭。父亲曾是一个放牛娃,参加新四军,当过小号兵,在战争中立过一些战功,后转业在大丰县基层供销社工作。母亲在闽丰幼年时即已早逝。父母基本都与书画无缘。但葛闽丰自幼对绘画有着特殊的兴味。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曾创作过《守粮仓》、《雨夜出诊》等人物画,在县文化馆参展。父亲为了满足儿子对绘画的渴求,曾多方寻觅介绍绘画技艺的书籍,他曾把父亲帮他借来的《艺用人体结构》一书整整抄录一遍,并精心临摹了每幅插图。他把父亲为他订阅的连环画报装订成册,一幅幅地临摹。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些活动中,他以小有名气的绘画能力而频繁地参与各种板报的编创和文艺演出的绘景,还为“忆苦思甜”材料绘配插图。他抓住了社会实践给他提供的磨炼绘画基本功的机遇,终于在恢复美术专业考试的时候,获得了深造的机会。

    1981年,葛闽丰于无锡工艺学院美术系毕业,踏上了工作岗位,在东台的一家服装企业从事花样设计。基于他刻苦钻研,所研制的新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并因此获得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新产品设计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后来,由于企业经营需要,他又服从领导安排,干起了与艺术毫无瓜葛的市场营销。虽然工作做得不错,但面对已满是灰尘的画桌,思量自幼追寻的理想,他反复在世俗与艺术两个世界彷徨。终于,葛闽丰毅然选择用艺术浇灌自己,留职停薪,成为一名职业画家。

 

    技艺手法  风雅兼长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绘画,作为一门艺术,面对的是全社会大众,其价值取决于生动性和感染力。画家,以自己的艺术之手,最大限度地展示生活并感染于人。而生活的多样性,不仅决定了绘画作品的多样性,同时也对画家技艺手法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践中,很多画家难以企及。有的擅长写实,有的善于抽象,有的好为追风,有的专事附雅,各领风骚于一簇,仍不泛为大家。十八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使作品产生戏剧效果,往往有意识地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因此,他的艺术总比别的画家显得生动、有活力、有激情,即使是最迟纯的观众,心里也会燃起共鸣的火花。

    在以广大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小人书”连环画领域,葛闽丰的画与他的个性一样笃实、平稳,厚重中透着睿智。他既崇拜写实对生活的严谨,也迷恋抽象对意蕴的勾勒。葛闽丰的作品,题材广泛。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在他的连环画中都可见一斑。他富有激情,内在的刚健与豪气在创作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曾有画家评价葛闽丰的画潇洒、俊逸,别有韵味,艺术手法多变,繁简相宜,空灵趣妙,布局严谨,用笔圆转流畅。葛闽丰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达到惊人的炉火纯青,发挥得淋漓尽至。特别是在200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海豚精装300系列之《四书300句》中,其人物形象,个个头脑硕大,衣冠飘逸,突显于眼前,让读者在远古智慧中探索,又在未来科学中领航,产生无穷无尽的想像。就其艺术效果而言,不逊于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

 

    身处喧嚣  心往静禅

    或许,葛老就是这样一个人。清净,雅致,有点休闲,更重养心。他以自己的方式,描绘着他抽身浮世的片刻。《禅意》系列,以宁静明洁、娴熟超脱、潇洒自如的笔法,勾画出一幅幅观音,少女参坐莲叶之景。观音持瓶,少女拂扇,皆素衣裹身。周身莲花盛开,莲叶伴衬,被人物吸引,仿佛这世界就只剩下这一方恬静。唐代刘长卿有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至明朝,何景明又言“幽心与禅意,凄切转关情。”葛老此番《禅意》系列,着实难掩静逸清新,朴素自然之韵,甚至带有一丝空无。

 

   禅画等性。这是采访中葛老反复重复的一句。兼容并济是其最大的特点。就说佛教的禅宗传到中国,很快就融于儒道文化并且发扬光大。“禅”以其智慧跟画结伴而修,故有“禅画一味”之意。禅是一种智慧圆通的觉悟,是修行的最高境界。“禅画一味”,是指二者的共性。禅是心悟,脱迷开悟;画是物质的灵芽,去俗生雅;一味就是心与画、心与心的相通。葛老常用“禅画等性,书画境同”来诠释禅和书画之间的联系。道之相通,唯禅至上。参禅以画笔辅之,作画以禅意入境,二者结合,就有了无上之境。书画之于人的文化意义不外乎“成教化,助人伦”,反照自然而愉悦身心以提升人的文化品味。

 

  山川草木,街头巷尾皆可入画,皆可成书,不在于书写描绘什么,要看作者以什么样的境界去书画。葛老不追求繁缛与奢华,他总说简单一点更好。画如其人。他与世无争,将向往宁静的“禅意”融入其画,作品也因此有了品格。有品无品都是我品,有心无心都是自心。感悟禅静,品鉴书画,生活会因此更为丰满。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