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盘古艺术书画院名誉院长张世彦教授
张世彦教授壁画作品 “唐人马球图:局部”
但凡敬业的记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良好习惯,那就是采访尽早不尽晚。为此,我们特意起了个大早,提前近一个小时到了张教授住的地方,我们看时间尚早,为了不打扰张教授休息,就在楼下小区转悠起来。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国家直属高校的高知公寓,道路旁盛开各种各样的鲜花,尤其醒目的是那一簇簇挂满硕大花朵的木槿花。退休的教授们都在做着晨练,有的跳舞,有的打太极,还有干脆就是慢慢沿着生活区的小道行走着,这些为祖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精英们,现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清闲了,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我们祝福他们!同时,我们也想到张教授同样也是退休老教授,年愈古稀,但他却退而不休,继续在为我们这个社会而忙碌着。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无私奉献精神。
采访之前我们就了解到,张世彦教授出生于1938年,今年已七十三岁。他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承张光宇、庞薰霖、张仃等教授。1978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历任壁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漆画研究会理事,目前为盘古艺术书画院名誉院长。他的毛织壁画《唐人马球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奖和北京荣誉奖,丙烯壁画《兰亭书圣》获美国国会金奖、加州议会奖,石板壁画《我是财神,财神是我》获第九届全国美展奖。出版的专著则有《绘画构图导引》、《漆画绘制工艺》、《诉求美,也诉求力》等。
八点半,我准时按响了张教授家的门铃。满脸微笑的张教授开门后,热情地带我走进了他的工作室,这是一个两居室中比较小的一个单间,一张宽大的写字台靠墙而置,占去了大半个空间。写字台上堆放着文房四宝,还有一些书籍和画册,地上也堆放着许多画稿和纸箱,让这个本来就不大的房间更显得有些拥挤。但是,那飘荡着的墨香,让这方小小的天地独显无限的灵气与温馨,走进房间就如同置身于艺术海洋一般,眼前豁然开朗,让人顿时心旷神怡。
采访就在飘荡的墨香中开始了。我们寻问张教授最近都在忙些什么?他说,前不久参加了由中国书画收藏协会组织的一个采风活动,昨天刚刚回到北京。
我们看着摆满案头堆积如山的书籍,不解地问道,您身为从事美术教育数十年的著名画家教授,还用得着学习这些美术理论书籍吗?他慈祥地笑笑说,我现在除了进行绘画创作和参加一些外出采风活动,正在忙着撰写出版一本有关构图理论研究的书籍。关于构图理论研究,从大学教课时就已经开始了,其中大部份内容都在过去的大学课堂上讲过,也曾在深圳出版社出版过。这次撰写出版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转换中西方文化相互融会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观点来研究艺术。过去的构图艺术理论研究,往往比较侧重于以西方文化为主干融入中国文化,这种文化融入方式实际上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画创作定会走许多弯路,并且还会丢失中国画的艺术风格与特点,最终走入歧途。这次撰写构图理论著作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中国画艺术的客观规律,从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研究构图艺术,以我们中国文化为主干,然后融入西方文化,使中国画艺术在构图上有一个适应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论指导,以中国画为主体,吸取西画艺术之长,推动与完善中国画艺术的健康发展,目前这本著作即将出版。
当我们问张教授是什么动力驱使他如此奋笔疾书的编写此书时,他无比激动地说,现在许多美术理论书籍大都是在讲如何画素描,如何用墨用色,鲜有讲解如何构图的。这往往会让那些刚刚开始学习绘画的人多走许多弯路,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对于那些只强调学生的个人悟性,不教构图方法的做法,张教授不以为然。他说,让学生自己去悟这是一种误导,因为悟性好点的还能悟出一点儿门道,悟性差的就会摸不着边际,结果只能徘徊于绘画艺术大门之外,很可能终生一事无成。
为了撰写好这本书,张教授每天坚持撰写1000多字,并且还要翻阅大量图文资料,他的这本书初步定约10万字左右,插入300多幅图片。在讲述构图艺术时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让初学者看得懂,用得上,“尽精微,致广大”,不断提高组织画面表达情感的构图能力,为绘画创作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采访中,我们发现桌子上有一个巴掌大小的小本本,上面用钢笔画了一只手,就好奇地问张教授:“您还坚持画素描吗?”他笑笑说:“那是在接电话时随手画的。”他说自从退休后平时虽然没有多少社会事务了,但还是经常会接一些电话,有朋友打来的,有美协组织活动打来的,有时甚至整个上午都在接电话。为了节约时间,他就想出在电话机旁边放个自己订的小本本,可以随手拿过来边接听电话边在上面随心所欲地画几笔,而不至于将时光白白浪费在泡电话上。这时,我才终于明白,张教授只所以能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一步步从社会基层走进神圣的高等学府,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成为一位著名画家,与他这种惜时如金的勤奋不无关系啊!
著名画家张世彦教授(左)赠盘古艺术书画院执行院长帅萍(右)书法作品
当采访接近尾声时,张教授欣然为我们展示了一些他以前的作品,包括一些书法作品。他的书法作品别具一格,书写方法也与众不同,他总是十分认真地将宣纸来回反复折叠几下,然后在上面的天留出一处空白,最后在书法结束前再顶格突出三两行,让通篇有一种无拘无束看似杂乱无章却又活灵活现的书法艺术风格。他书写的《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他那大写意般的书法风格,时而似鲲鹏展翅呼啸海天一泻千里,时而又似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既长于宏观谋篇的抽象构成,又长于以精妙的细节点活整幅画面,再现了他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境界。
我们不时拿起相机拍下了张教授伏案疾书的情景,看他那蓬松的满头白发像湖边飘荡的芦苇花,看他那红衬衣映衬下的脸庞恰如盛开的木槿花,我们不由感慨万千。我们深信:苍桑岁月永远无法抹灭一个杰出艺术家追求完美的艺术生命力,张世彦教授作为中国绘画进入奥林匹克的第一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一种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这种精神就像他的作品一样,将是一笔永恒的财富。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